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厚養薄葬

 "老人在世時,應當充分盡孝道,而老人去世後,應當盡量簡樸地進行安葬。我們要在自己的親人活著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懷,盡到贍養的責任與義務,不要等到親人死後才想到要補償。"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母親離世一年多了, 但我仍未能悉懷, 傷心過後我亦沒有什麼能再做, 只有希望媽媽在另一個世界能愉快地生活, 到我離世後能與她再相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厚養薄葬

一連處理了家裡兩件喪事,先是我最疼的小狗羊羊,後是最疼我的嫲嫲,人不免籠罩在一陣失落感之中。

羊羊採用簡單的火化。而嫲嫲與爺爺生前信奉伊斯蘭教,爺爺年輕做生意時,為教會捐獻不少,所以死後能與嫲嫲土葬在回教墳場,免卻現在香港骨灰龕嚴重長期供不應求、要孝子賢孫一邊淚流滿面一邊四處張羅,甚至死無安身之所的尷尬。有朋友哭訴說:「母親辭世兩年了,仍未找到骨灰龕,骨灰暫存殯儀館內,每年清明時節,就只拿一包粉出來拜祭。」聞者傷心。

逝者如斯,塵埃落定。幸而伊斯蘭教主張速葬、土葬,無論生前貧或富,死後均不用棺木,只以白布包遺屍體,直接放入土中,孑然一身回歸大自然的原本,也像潔白的天使回歸天國。喪禮不浪費、不鋪張、不嚎啕大哭、不披麻帶孝,也禁止一切迷信活動,如燒衣紙、放鞭炮、點蠟燭等等。

在簡單而寧靜的喪禮上,主持人一句話「厚養薄葬」縈繞耳邊,意思是,老人在世時,應當充分盡孝道,而老人去世後,應當盡量簡樸地進行安葬。我們要在自己的親人活著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懷,盡到贍養的責任與義務,不要等到親人死後才想到要補償。

輕死,重生;厚養,薄葬。那天,蒼穹中空蕩蕩地高掛著一朵如畫筆繪出的雲彩,我知道,不管天涯各處,我們仍在一起。

浸會大學傳理學系文學碩士,資深傳媒人。電郵:elainetang1115@yahoo.com.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