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後才彌補.......我真的希望這次破壞環境事件是最後一次
港府三招「善後」大浪西灣
(星島)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05:30 記者:歐志軍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28/3/jel6.html
(星島日報報道) 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在大浪西灣的發展計畫備受爭議,政府昨日連出「三招」處理問題,除了考慮將西灣納入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內,加強保護該處自然環境,又研究起訴大浪西灣的有關業主,非法侵佔官地及未經許可讓挖土機進入郊野公園範圍。針對現時五十四幅,類似大浪西灣個案,尚未納入法定圖則規管的郊野公園「邊皮」土地,政府計畫在兩個月後定出處理優先次序的名單。
立法會兩個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聯席會議,討論大浪西灣事件。當局向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漁護署早於今年六月初已接獲公眾人士的口頭投訴,懷疑西灣正進行發展,漁護署、地政總署、規劃署和環保署。事發地點約有一點八公頃屬私人土地,當中一點二公頃土地的泥土被挖掘,興建池塘、平整土地及植草皮。當局又發現,毗鄰約半公頃政府土地上,亦有被挖掘的迹象。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承認,事件涉及侵佔官地,會與律政署商討是否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提出起訴;當局亦懷疑,工程所需的,但事前未有向漁護署申請,目前已將挖土機扣留 於現場,當局會蒐證研究是否可提出起訴。根據法例,不合法佔用未批租土地,一經定罪可被罰款一萬元及監禁六個月;未經批准將挖土機運入郊野公園範圍,可被罰款二千元及監禁三個月。
當局亦打算以「雙線」方式,將大浪西灣土地發展納入規管。林鄭月娥表示,會行使權力將大浪西灣納入「發展審批地區圖」,受當局規管,任何未經許可的發 展或會視為違法,相關的刊憲程序會迅速展開。她承認,現階段當局並非完全可以管制私人發展土地,強調「制圖」並不代表凍結發展,用意只是作出規管,用地日後仍可能有准許用途,未必可以完全滿足環保團體的訴求。
要求業主修復存困難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當局將嚴格地評估如何為西灣的自然環境提供最佳保護,並研究把西灣納入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當局承認,現時難以要求業主將已破壞的土地修復,並透露, 現時全港有七十七幅土地位於郊野公園附近,屬於私人土地,當中二十三幅已受到分區計畫大綱圖規管。漁護署署長黃志光表示,仍未有相關制訂的五十四幅土地, 主要位於西貢及大嶼山,九月會再開會定出優先次序的名單,包括考慮應否將自然景觀列入考慮因素。
民主黨議員李永達表示,近年先破壞土地後申請建屋的例子屢見不鮮,批評當局「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出事後才彌補。涂謹申更狠批環境局未做好郊區保護工作,「你(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同發展局應該對立,今日同我講平衡?」自由黨劉健儀擔心,當局在處理保育問題上猶如面對一場「扑儍瓜遊戲」,有需要先定出保育政策,「做完這次,難保以後再有另一個北灣、南灣、東灣的問題。」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A good story for sharing
A good story for sharing.
在火車上,一個很漂亮的女列車員,盯着一個民工模樣的中年人,大聲說:“查票!”
中年人渾身上下一陣翻找,終於找到了,卻捏在手裡。
列車員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說:“這是兒童票。”
中年人憋紅了臉,嗫嚅着說:“兒童票不是跟殘疾人票價一樣嗎?”
列車員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問道:“你是殘疾人?”
“我是殘疾人!”“那你把殘疾證給我看看。”
中年人緊張起來,說:“我没有殘疾證,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就向我要殘疾證,我没辦法才買的兒童票。”
列車員冷笑了一下:“没有殘疾證,怎么能證明你是殘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聲,只是輕輕地將鞋子脫下,又將褲腿挽了起來———他只有半個腳掌。
列車員斜眼看了看,說:“我要看的是證件!是殘聯蓋的鋼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臉,解釋說:“我没有當地户口,人家不給辦理殘疾證。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幹活,出了事之後老闆就跑了,我也没錢到醫院做評定……”
列車長聞訊趕來,詢問情況。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車長說明,自己是一个殘疾人,買了一張和殘疾人票一樣價格的票……
列車長也問:“你的殘疾證呢?”
中年人說他没有殘疾證,接着就讓列車長看他的半個腳掌。 列車長連看都没看,他不耐煩地說:“我們只認證不認人!有殘疾證就是殘疾人,有殘疾證才能享受殘疾人票的待遇。你趕快補票吧!”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幾塊錢,根本不夠補票的。他帶着哭腔對列車長說:“我的腳掌被機器軋掉一半之後,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錢,連老家也回不去了,這張半價票還是老乡們凑錢給我買的呢。求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
列車長堅決地說:“那不行。”
那個女列車員趁機對列車長說:“讓他去車頭鏟煤吧,算做義務勞動。”
列車長想了想說:“好!”
中年人對面的一個老同志看不慣了,他站起來盯着列車長的眼睛,說:“你是不是男人?”
列車長不解地說:“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關係啊!”
“你就告訴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當然是男人。”“你用什麼證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證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周圍的人一下笑起來。
列車長愣了愣,說:“我一個大男人在這兒站着,難道還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搖了搖頭說:“我和你們一樣,只認證不認人,有男人證就是男人,没男人證就不是男人。”
列車長一時想不出什麼話來應對。
那個女列車員站出來替列車長解圍,她對老同志說:“我不是男人,你有什麼話跟我說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說:“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車員一下暴跳如雷,尖聲叫道:“你嘴巴乾淨點!你說,我不是人是什麼?!”
老同志一臉平靜,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證拿出來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來。 只有一個人没笑,他是那個只有半個腳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這一切,不知何時,眼裡噙滿了淚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還是仇恨..................
因為他們是農民,他們只靠種地養不活一大家子人,於是他們進城,你們叫他們農民工。
因為他們没有文化,找不到輕鬆的工作,便只能去幹一些又髒又累又危險的被你們看不起的體力活,用他們一雙雙手、造起你們一幢幢的辦公樓。
他們没有你們的那些保險、 他們甚至不知道出了事故要找誰去索賠,那些被你們看不起的農民工,他們才是最偉大的人,他們純樸,没有你們久居社會的狡詐。
當你們在辦公室裡吹着空調玩着電腦時,或許他們正在工地樓頂頂着太陽加班,心裡還在想着多賺點錢給孩子買幾本好的輔導質料、給妻子添幾件新衣服...
他們的人格豈能任你們那些無知的人去踐踏!!!
喜歡老者那句“你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因為你没有人證, 而是因為你没有人心。一個人如果丟了做人的心,那麼也就不配做人了!
在火車上,一個很漂亮的女列車員,盯着一個民工模樣的中年人,大聲說:“查票!”
中年人渾身上下一陣翻找,終於找到了,卻捏在手裡。
列車員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說:“這是兒童票。”
中年人憋紅了臉,嗫嚅着說:“兒童票不是跟殘疾人票價一樣嗎?”
列車員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問道:“你是殘疾人?”
“我是殘疾人!”“那你把殘疾證給我看看。”
中年人緊張起來,說:“我没有殘疾證,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就向我要殘疾證,我没辦法才買的兒童票。”
列車員冷笑了一下:“没有殘疾證,怎么能證明你是殘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聲,只是輕輕地將鞋子脫下,又將褲腿挽了起來———他只有半個腳掌。
列車員斜眼看了看,說:“我要看的是證件!是殘聯蓋的鋼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臉,解釋說:“我没有當地户口,人家不給辦理殘疾證。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幹活,出了事之後老闆就跑了,我也没錢到醫院做評定……”
列車長聞訊趕來,詢問情況。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車長說明,自己是一个殘疾人,買了一張和殘疾人票一樣價格的票……
列車長也問:“你的殘疾證呢?”
中年人說他没有殘疾證,接着就讓列車長看他的半個腳掌。 列車長連看都没看,他不耐煩地說:“我們只認證不認人!有殘疾證就是殘疾人,有殘疾證才能享受殘疾人票的待遇。你趕快補票吧!”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幾塊錢,根本不夠補票的。他帶着哭腔對列車長說:“我的腳掌被機器軋掉一半之後,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錢,連老家也回不去了,這張半價票還是老乡們凑錢給我買的呢。求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
列車長堅決地說:“那不行。”
那個女列車員趁機對列車長說:“讓他去車頭鏟煤吧,算做義務勞動。”
列車長想了想說:“好!”
中年人對面的一個老同志看不慣了,他站起來盯着列車長的眼睛,說:“你是不是男人?”
列車長不解地說:“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關係啊!”
“你就告訴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當然是男人。”“你用什麼證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證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周圍的人一下笑起來。
列車長愣了愣,說:“我一個大男人在這兒站着,難道還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搖了搖頭說:“我和你們一樣,只認證不認人,有男人證就是男人,没男人證就不是男人。”
列車長一時想不出什麼話來應對。
那個女列車員站出來替列車長解圍,她對老同志說:“我不是男人,你有什麼話跟我說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說:“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車員一下暴跳如雷,尖聲叫道:“你嘴巴乾淨點!你說,我不是人是什麼?!”
老同志一臉平靜,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證拿出來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來。 只有一個人没笑,他是那個只有半個腳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這一切,不知何時,眼裡噙滿了淚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還是仇恨..................
因為他們是農民,他們只靠種地養不活一大家子人,於是他們進城,你們叫他們農民工。
因為他們没有文化,找不到輕鬆的工作,便只能去幹一些又髒又累又危險的被你們看不起的體力活,用他們一雙雙手、造起你們一幢幢的辦公樓。
他們没有你們的那些保險、 他們甚至不知道出了事故要找誰去索賠,那些被你們看不起的農民工,他們才是最偉大的人,他們純樸,没有你們久居社會的狡詐。
當你們在辦公室裡吹着空調玩着電腦時,或許他們正在工地樓頂頂着太陽加班,心裡還在想着多賺點錢給孩子買幾本好的輔導質料、給妻子添幾件新衣服...
他們的人格豈能任你們那些無知的人去踐踏!!!
喜歡老者那句“你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因為你没有人證, 而是因為你没有人心。一個人如果丟了做人的心,那麼也就不配做人了!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轉貼: 西灣明鏡審問禍港官僚
一篇寫得頗"到肉"的文章:
-------------------------------------------
西灣明鏡審問禍港官僚
七月 24, 2010 By: 青峰 Category: 社會透視
http://www.avant-garde.cc/?p=338
-------------------------------------------
西灣明鏡審問禍港官僚
七月 24, 2010 By: 青峰 Category: 社會透視
http://www.avant-garde.cc/?p=338
西灣事件自7月16日曝光以後,引起極大公憤。連日來的事態發展,加上這些年來香港整體社會環境的惡化,令這次事件讓人想起兩個問題:「香港!你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香港!誰令你變成這樣的社會?」這些問題,由西灣事件帶出,審問着政府的一眾官僚。
一個有錢就無罪的社會
「香港!你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者我們應先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 一些友善勤勞的年老小販,在街邊擺賣一點小商品,佔地不多。他們沒有向路人游說,有意光顧的就過來,絕不滋擾。同時,在老人家旁邊的,還有由地產財主控制 的電訊公司所展示的一大堆易拉架和不斷向路人推銷的相關職員,既阻街又滋擾。食環署人員一到,將年老小販「橫掃」,留下地產財主控制的電訊公司易拉架和推 銷員,繼續阻街及滋擾。香港的食環署執法者告訴我們,阻街和滋擾的定義,在於一個人是弱小的小販還是地產大財主。
● 街市賣菜「呃秤」,騙一個幾毫,會被罰。2010年4月,一名電器店職員因誇大一部抽油煙機的轉數,被判入獄十星期。地產大財主們天天都在誇大呎數、售賣 縮水樓發水樓、播放虛假廣告,詐騙的金額數以千億計,依然威風八面,不可一世,更時常以「撤資」來威嚇港人。現實告訴我們:「詐騙者是否有罪,不在於詐騙 的行為,而在於詐騙者是否地產大財主;詐騙的行為會否入罪,由詐騙的金額決定,故詐騙數百億、數千億的財主佬,請繼續詐騙,香港歡迎你們。」
● 一般住戶,在其業權住所內開空調,冷氣機滴水落街,影響公眾環境,最高可被罰一萬元。近年越來越多地產財主在其業權甚至公家土地上大肆破壞自然環境,斷送 香港的無價之寶──沒事,財主繼續發大財,恭喜發財。現實告訴我們:「影響環境的人會否受罰,要視乎這個人的身份和財富。如果你只是一名小市民,無情講; 如果你是一名地產財主,謝謝,歡迎繼續破壞,破壞得越多越大就越好,越是破壞,香港人越要叩頭謝恩。」
還有很多很多例子,舉不勝舉。這些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將我們從「香港!你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這個問題,拉到了另一個問題:「有錢不是罪,可是,香港!你怎麼會變成一個有錢就無罪社會?」
政府以公權力為地產商打工
香港變成這麼一個樣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這個掌握香港最大公權力的組織,沒有公正地行使公權力。執法時,不是針對違法行為,而是擇窮而 欺,擇富而奉,這些都是明擺着的。以這次西灣災難為例,政府最初是根本不理,後來發覺輿情鼎沸,又擺出一個愛理不理的姿態,一切但求應付眼前的雜音。相信 雜音過後,政府必定會再恭請地產財主在西灣,不,在香港的每一寸土壤,繼續發不義之財。公權力,就是這樣運用的,就是這樣坑害香港的。
有人以為,這是政府無能的表現,這實在是太小看政府了。我們「偉大」的特區政府,即使不吃「偉哥」,能力仍是很強的,關鍵是這個政府的意願吧了!以食環署為例,捉拿年老小販,多麼的能幹!多麼有效率!清除大財主的易拉架嗎?不動如山,多麼「堅挺」的態度啊!
明乎此,就會了解西灣事件的根本原因及事件發展至今政府何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了。西灣事件發生後,不同的個人、團體、專家,出於對西灣、對香港的愛, 列舉出很多過去的經驗以及可行的緊急、長遠解決辦法,在報章、網絡上發佈。政府有沒有採納?有沒有具體行動?問題有沒有解決?環境局的正、副局長和政治助 理做了甚麼有用的事?「好打得」的發展局正、副局長和政治助理還要龜縮到甚麼時候(用「龜縮」來形容,實在對不起動物界中的真正烏龜,在此向烏龜們道 歉)?委任這些人的政府首長,為甚麼至今連一句關心西灣的說話都沒有?其實,如果政府有捉拿年老小販時的一半決心,問題早已解決了。明乎此,就可知道這是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非無能也,實欲將有能之力用於服務地產財主也。這除了證明目下這個政府只是為地產商打工的政府、是一個要「做好地產呢份工」的政府 外,還能證明甚麼?
西灣審問香港官僚
西灣有如一面明鏡,既將醜惡事實暴露無遺,也無情地審問着香港的官僚。
政府的官僚們啊!在你們所誇耀的官僚地產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制度下,你們選擇為地產財主打工,是你們的自由。可是,不要忘了,你們有今天的地位,是香 港和這裏的市民賦予的;你們現時的超高薪,是從市民大眾的民脂民膏中支取的。香港和香港這塊土地上的市民,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你們的事啊!你們這樣做,對 得起香港嗎?對得起市民嗎?
政府的官僚們啊!當你們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門前,請照一照玻璃鏡子,用自己的眼睛看看自己,想一想,問一問自己:「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政府的官僚們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請用一面稱為「廉恥」的明鏡,用自己的眼睛看看自己,想一想,問一問自己:「我是一個有廉恥的人嗎?」
政府的官僚們啊!請時刻用一面稱為「良心」的明鏡,用自己的眼睛看看自己,想一想,問一問自己:「我還算是人嗎?」
當然,官僚們如果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廉恥、沒有良心,就不用照了,像現時的發展局一樣,自我龜縮算了。
向政商特權說「不」
面對這一切,市民齊聲向政商的不義特權說「不」。連日的怒吼和努力,在保護西灣以及香港其他寶地上,已取得一點極微小的進展。在官僚和地產深相勾結 的劣勢下,這一點成績實在得來不易,而且前路仍然艱辛。但是,我們絕不能放棄,因為我們的家──香港,培養我們、愛護我們,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我們的事。 此時刻此,香港需要我們的良知。
西灣的璧海藍天,照出了官僚和地產巨貪糾纏在一起的醜惡,也照出了市民的良心。西灣,好一面鏡子!
一個有錢就無罪的社會
「香港!你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要回答這個問題,
● 一些友善勤勞的年老小販,在街邊擺賣一點小商品,佔地不多。
● 街市賣菜「呃秤」,騙一個幾毫,會被罰。2010年4月,
● 一般住戶,在其業權住所內開空調,冷氣機滴水落街,
還有很多很多例子,舉不勝舉。這些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政府以公權力為地產商打工
香港變成這麼一個樣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
有人以為,這是政府無能的表現,這實在是太小看政府了。我們「
明乎此,
西灣審問香港官僚
西灣有如一面明鏡,既將醜惡事實暴露無遺,
政府的官僚們啊!
政府的官僚們啊!當你們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門前,
政府的官僚們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請用一面稱為「廉恥」
政府的官僚們啊!請時刻用一面稱為「良心」的明鏡,
當然,官僚們如果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廉恥、沒有良心,
向政商特權說「不」
面對這一切,市民齊聲向政商的不義特權說「不」。
西灣的璧海藍天,照出了官僚和地產巨貪糾纏在一起的醜惡,
小林香織的樂器、吹嘴配備
小林香織的樂器、吹嘴配備:
Saxophone: Yamaha YAS-82Z (Silver-plate + Gold-plate)
Mouthpiece: Lebayle Studio #8 (http://www.lebaylemouthpiece.com/lebayle_003.htm)
Reed: WoodStone custom
Performance Tools: Boss RC-50 + Edirol R-09 + Boss ME-70 + Boss Tuner TU-12BW + Edirol PCR-800
Saxophone: Yamaha YAS-82Z (Silver-plate + Gold-plate)
Mouthpiece: Lebayle Studio #8 (http://www.lebaylemouthpiece.com/lebayle_003.htm)
Reed: WoodStone custom
Performance Tools: Boss RC-50 + Edirol R-09 + Boss ME-70 + Boss Tuner TU-12BW + Edirol PCR-800
Selmer Reference “Tribute to Bird” series
法國 Selmer Paris 出產的薩克斯風、單簧管及小號素來深受世界級樂手歡迎。由1885年至今, Selmer Paris 已成為吹管樂器中的頂級品牌 。
爵士樂發展史與Selmer Paris的品牌發展歷程息息相關,其生產的薩克斯風之所以成為John Coltrane、Dexter Gordon、 Lester Young、Colemann Hawkins及Charlie Parker等傳奇樂手所採用。
Selmer Paris 為紀念爵士樂大師Charlie Parker逝世五十週年,自2005年起,每年均推出一系列以雀鳥為雕花主題的特別版薩克斯風,籍此向這位外號Bird的一代宗師獻上最崇高的敬意。繼2005年代表北美洲的 Hummingbird Reference Alto後,Selmer Paris分別推出了代表澳洲的Kookaburra (2007)、非洲的Flamingo (2008) 以及最近期、代表歐洲的Firebird (2010)特別版薩克斯風。
Hummingbird:
Kookaburra:
Flamingo:
Firebird: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對政府官員嘅官僚態度感到痛心
漁護署: 早於6月中伐林未開始前已收到公眾投訴,並派員視察後,把投訴轉介予地政總署
古蹟辦: 發言人表明,無收過地政總署、規劃署及屋宇署的通報
地政總署:
(1) 接漁護署信後,派員到現場確定政府土地界線,並豎立告示牌警告公眾人士切勿進入政府土地傾倒泥頭或進行挖掘工程。但沒有阻止未經申請的工程或執法,或通報其他部門。
(2) 發言人指出,現行機制下,在無正式收過發展申請的情况下,地政總署毋須向古蹟辦通報。
(3) 正研究政府土地受影響的情况,並諮詢法律意見作跟進。
我對政府官員嘅官僚態度感到痛心, 正如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前城規會委員吳祖南批評:「有投訴也不跟進不通報,不出聲令環境被大規模破壞……再好的通報機制無執行也沒用」。
-----------------------------------------------
地政總署早悉伐林沒通報 獲漁署轉介大浪西灣投訴
(明報)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明報記者 何嘉敏 馬耀森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22/4/javz.html
【明報專訊】屬考古遺址的大浪西灣私人土地進行工程惹關注的事件,原來漁護署早於6月中伐林未開始前已收到公眾投訴,並派員視察後,把投訴轉介予地政總署,但手執全港200多個考古遺址資料的地政總署無將事件通報予古蹟辦,只是發信業主提醒「項目必須申請並獲准才可進行」,最後業主的推土機進場仍無被阻止;有前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批評有關部門失職,認為「有部門不出聲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另外,西灣村長黎恩表示今天會與業主魯連城代表會面,他指業主代表曾指工程由昔日的高爾夫球場、水池及直升機坪,轉為有機耕種。
據了解,漁護署早於6月中已收到投訴,並派人到現場確定工程地點不屬郊野公園範圍,但見工人已開始移除樹木,署方遂指出較珍貴的樹木,建議村民不要移除,便把投訴轉介至地政總署。
前城規委員斥失職
現時全港有200多個考古遺址,古蹟辦已把所有遺址資料交予地政總署、規劃署及屋宇署。因為西灣工程的土地涉考古遺址,現機制下,若地政總署收到發展申請或查詢時,須通報古蹟辦,但古蹟辦發言人回覆表明,無收過地政總署、規劃署及屋宇署的通報。
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前城規會委員吳祖南批評,地政總署無把投訴通報古蹟辦屬失職。他指大浪西灣多年來是行山熱點,但工程進行逾一個月,政府竟要待傳媒揭發才得悉,「有投訴也不跟進不通報,不出聲令環境被大規模破壞……再好的通報機制無執行也沒用」。
署方﹕無接申請 已去信業主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西貢地政處於6月初收到漁護署查詢大浪西灣工程有否獲批,處方翻查紀錄後回覆指無收到發展申請。至6月18日,地政處接漁護署信後,派員到現場確定政府土地界線,並豎立告示牌警告公眾人士切勿進入政府土地傾倒泥頭或進行挖掘工程。
發言人指出,該處分別於6月及7月19日去信地盤業主,提醒「任何發展項目必須向當局申請,並須獲批准才可進行」,但地政總署並無交代豎立告示牌時,為何不阻止未經申請的工程或執法,或通報其他部門,只表示正研究政府土地受影響的情况,並諮詢法律意見作跟進。
發言人又指出,現行機制下,在無正式收過發展申請的情况下,地政總署毋須向古蹟辦通報。
古蹟辦: 發言人表明,無收過地政總署、規劃署及屋宇署的通報
地政總署:
(1) 接漁護署信後,派員到現場確定政府土地界線,並豎立告示牌警告公眾人士切勿進入政府土地傾倒泥頭或進行挖掘工程。但沒有阻止未經申請的工程或執法,或通報其他部門。
(2) 發言人指出,現行機制下,在無正式收過發展申請的情况下,地政總署毋須向古蹟辦通報。
(3) 正研究政府土地受影響的情况,並諮詢法律意見作跟進。
我對政府官員嘅官僚態度感到痛心, 正如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前城規會委員吳祖南批評:「有投訴也不跟進不通報,不出聲令環境被大規模破壞……再好的通報機制無執行也沒用」。
-----------------------------------------------
地政總署早悉伐林沒通報 獲漁署轉介大浪西灣投訴
(明報)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明報記者 何嘉敏 馬耀森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22/4/javz.html
【明報專訊】屬考古遺址的大浪西灣私人土地進行工程惹關注的事件,原來漁護署早於6月中伐林未開始前已收到公眾投訴,並派員視察後,把投訴轉介予地政總署,但手執全港200多個考古遺址資料的地政總署無將事件通報予古蹟辦,只是發信業主提醒「項目必須申請並獲准才可進行」,最後業主的推土機進場仍無被阻止;有前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批評有關部門失職,認為「有部門不出聲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另外,西灣村長黎恩表示今天會與業主魯連城代表會面,他指業主代表曾指工程由昔日的高爾夫球場、水池及直升機坪,轉為有機耕種。
據了解,漁護署早於6月中已收到投訴,並派人到現場確定工程地點不屬郊野公園範圍,但見工人已開始移除樹木,署方遂指出較珍貴的樹木,建議村民不要移除,便把投訴轉介至地政總署。
前城規委員斥失職
現時全港有200多個考古遺址,古蹟辦已把所有遺址資料交予地政總署、規劃署及屋宇署。因為西灣工程的土地涉考古遺址,現機制下,若地政總署收到發展申請或查詢時,須通報古蹟辦,但古蹟辦發言人回覆表明,無收過地政總署、規劃署及屋宇署的通報。
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前城規會委員吳祖南批評,地政總署無把投訴通報古蹟辦屬失職。他指大浪西灣多年來是行山熱點,但工程進行逾一個月,政府竟要待傳媒揭發才得悉,「有投訴也不跟進不通報,不出聲令環境被大規模破壞……再好的通報機制無執行也沒用」。
署方﹕無接申請 已去信業主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西貢地政處於6月初收到漁護署查詢大浪西灣工程有否獲批,處方翻查紀錄後回覆指無收到發展申請。至6月18日,地政處接漁護署信後,派員到現場確定政府土地界線,並豎立告示牌警告公眾人士切勿進入政府土地傾倒泥頭或進行挖掘工程。
發言人指出,該處分別於6月及7月19日去信地盤業主,提醒「任何發展項目必須向當局申請,並須獲批准才可進行」,但地政總署並無交代豎立告示牌時,為何不阻止未經申請的工程或執法,或通報其他部門,只表示正研究政府土地受影響的情况,並諮詢法律意見作跟進。
發言人又指出,現行機制下,在無正式收過發展申請的情况下,地政總署毋須向古蹟辦通報。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兩位我喜歡的日本女薩克斯風手(2) - 矢野沙織
矢野沙織(Yano Saori)- 1986年10月27日東京出生。小學四年級時加入管樂隊,開始吹奏Alto Sax,小學六年級時聽到收錄於『Jaco Pastorius』專輯中第一首由Charlie Parker創作的「Donna Lee」後驚為天人,從此開始為爵士樂傾倒。
中學一年級時,矢野沙織參加日本東京都青年音樂協會所主辦的「Jazz For Kids」計劃中的爵士樂研習會,同時拜在川村裕司(隸屬於日本最知名的爵士Big Band--「宮間利之與new herd」/ T. Miyama & his new herd)門下,正式學習薩克斯風演奏。她和其他參加參與這項研修集訓的成員,在集訓結束時,分成三個Big Band組合,舉辦研習成果發表會,這也是矢野沙織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奏薩克斯風。翌年,矢野沙織再度參加這項研習,再度登台演出的她,不論是造型或者演奏技巧,在眾多成員當中,都是矚目的焦點。
當時,矢野沙織所屬的「OK, All right, You Win」樂團總是在演出時展現精湛的演奏實力,團體裡除了小號與伸縮號之外,矢野沙織的中音薩克斯風獨奏不管是在音色或者是樂句的演繹上,都堂堂地展現了藍調的熱情,讓每個聆聽過她表演的人展現由衷的喜悅。在「Jazz For Kids」的經歷之後,矢野沙織進入澤田駿吾的「Roots音樂院」,接受隔週一次的薩克斯風演奏以及音樂理論的訓練課程。在學習的同時,矢野沙織同時也熱衷參與職業級的演出活動。從位於西新井的「Cafe Clair」開始,她不斷尋找能夠了解自己音樂理念的Live House;而接二連三地不斷有表演場所因為沉醉於矢野沙織以Bebop為主流的表演態度,紛紛邀請矢野沙織自己的四重奏演出,現在,則是在好幾家 Live House有著固定的演出行程。在這樣學習與實務的的交錯進行中不斷累積經驗,2003年矢野沙織終於有機會進錄音室錄製自己的演奏作品, 2003年9月25日,在SAVOY廠牌旗下以第二位日本藝人之姿推出出道作品『YANO SAORI』,受到各方面的注目。
2004年4月在Avatar Studio延攬了Harold mabern trio、Peter Bernstein、Eric Alexander等人製作了第二張專輯『02』,她在紐約SMOKE的即興演出也受到George Coleman極高的評價。其後,她還與秋吉敏子三重奏、Nicholas Payton等藝人共同演出,並多方參加各個爵士音樂祭的活動。矢野沙織在不斷持續紮實累積其身為爵士音樂家的經歷之外,從2004年4月起她還擔綱演奏了日本朝日電視台「報導station」節目的主題曲「open mind」,也獲得了超越爵士樂界範疇的廣大注目。
在為了紀念她的第3張專輯「SAKURA STAMP」發行而舉辦的BLUENOTE巡迴演出當中和她同台演、曾經和爵士大師Miles Davis合作而聞名的鼓手Jimmy Cobb,曾經讚嘆「矢野沙織就像是日本的Cannonball Adderley」。2005年在紐約連續舉辦兩天的現場演出,讓挑剔的紐約爵士樂迷為之瘋狂,而這次演出也發行成現場演奏專輯「PARKER’S MOOD」。第五張專輯「Groovin’ High」則有機會和兩度榮獲葛萊美獎的編曲之神Slide Hampton演奏trombone以及編曲,還邀請到包括James Moody(flute)、Jimmy Heath(tenor saxophone)、Randy Brecker(trumpet)、Ray Drummond(bass)、Gary Smulyan(baritone saxophone)、Adam Nussbaum(drums)以及今泉正明(piano)等咆勃(“Bebop”)樂風的知名樂手一同錄音。
在知名爵士音樂雜誌「Swing Journal」舉辦的「Jazzman of The Year」讀者人氣票選當中,榮獲第9名,2006年發行的專輯「Groovin’ High」,也被票選為第4名;另外,在中音薩克斯風的演奏部分,她的得票數也僅次於大師渡邊貞夫,高居亞軍。在前十名當中,她也是唯一的女性,由此可知她受到歡迎的程度。
2007年她以"爵士回歸"為主題推出精選專輯「矢野沙織BEST ~ジャズ回帰~」, 並發行第七張專輯「Little Tiny」。在這張作品當中,矢野沙織邀請到了當代電風琴第一巨匠Doctor Lonnie Smith跨刀助陣,讓她展現出打破至今既有印象,更深入發揮演奏技巧呈現出躍進式成長的吹奏表現。專輯的選曲上,除了收錄Charlie Parker的咆勃經典「She Rote」、「KC Blues」以及矢野沙織的創作「My Baby Shot Me Down」、「Pardon Lucy」等作品之外,矢野沙織更大膽挑戰改編有日本新音樂女王之稱的荒井(松任谷)由實知名作品「Velvet Easter」和透過木匠兄妹傳唱全世界的Burt Bacharach.作品「(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呈現出平易近人的一面;同時更挑戰了愛爾蘭民謠「Danny Boy」,讓這張專輯呈現出活潑、多樣的變化。
對於爵士樂的薩克斯風或是小號演奏者來說,與弦樂演奏合作錄音應該是許多樂手的夢想。在第八張專輯「GLOOMY SUNDAY~Tribute To Billie Holiday」當中,矢野沙織不但演奏了它最敬愛的爵士女伶Billie Holiday的作品,還透過日本知名歌手椎名林檎御用編曲人齋藤毅的巧手編排,展開了一場精采的薩克斯風與弦樂的對話。
2010年, 矢野沙織再度遠赴紐約,與活躍於當地的知名爵士樂手合作,錄製了「BeBop at The SAVOY」這張專輯。SAVOY是爵士音樂的知名廠牌,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之間,發表過了許多名垂青史的音樂作品;當中,深深地影響到矢野沙織音樂走向與演奏技巧的 BeBop大師Charlie Parker的作品,也是這個廠牌傳世的不朽財產。今次參與錄音的樂手包括了同樣出身自日本目前以紐約為活動中心的鼓手田井中福司、深受Grant Green、Pat Martino等大師影響的Soul Jazz吉他手Randy Johnston、紐約出身的新生代爵士風琴手Pat Bianchi以及在知名爵士樂團「One For All」擔任小號演奏的Jim Rotondi。
近幾年來,有許多年輕的女性器樂演奏家有機會錄製個人專輯,然而不管在古典、流行或者是爵士樂界、日本國內或者是在國際樂壇,矢野沙織無疑是當中年紀最輕、表現最傑出的薩克斯風演奏者。在古典樂界,有許多鋼琴以及小提琴演奏家,自小就接受英才教育,因此十多歲左右就成名並進入職業巡演的大有人在,然而,像矢野沙織這樣年輕卻又能在薩克斯風演奏上嶄露頭角的,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
收錄於現場演奏專輯「PARKER’S MOOD」的其中一首作品: George Gershwin的 "I Got Rhythm":
u-audio 網站尊訪:
http://feature.u-audio.com.tw/featuredetail.asp?featureid=90
矢野沙織的官方網站:
http://yanosaori.com/index.html
中學一年級時,矢野沙織參加日本東京都青年音樂協會所主辦的「Jazz For Kids」計劃中的爵士樂研習會,同時拜在川村裕司(隸屬於日本最知名的爵士Big Band--「宮間利之與new herd」/ T. Miyama & his new herd)門下,正式學習薩克斯風演奏。她和其他參加參與這項研修集訓的成員,在集訓結束時,分成三個Big Band組合,舉辦研習成果發表會,這也是矢野沙織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奏薩克斯風。翌年,矢野沙織再度參加這項研習,再度登台演出的她,不論是造型或者演奏技巧,在眾多成員當中,都是矚目的焦點。
當時,矢野沙織所屬的「OK, All right, You Win」樂團總是在演出時展現精湛的演奏實力,團體裡除了小號與伸縮號之外,矢野沙織的中音薩克斯風獨奏不管是在音色或者是樂句的演繹上,都堂堂地展現了藍調的熱情,讓每個聆聽過她表演的人展現由衷的喜悅。在「Jazz For Kids」的經歷之後,矢野沙織進入澤田駿吾的「Roots音樂院」,接受隔週一次的薩克斯風演奏以及音樂理論的訓練課程。在學習的同時,矢野沙織同時也熱衷參與職業級的演出活動。從位於西新井的「Cafe Clair」開始,她不斷尋找能夠了解自己音樂理念的Live House;而接二連三地不斷有表演場所因為沉醉於矢野沙織以Bebop為主流的表演態度,紛紛邀請矢野沙織自己的四重奏演出,現在,則是在好幾家 Live House有著固定的演出行程。在這樣學習與實務的的交錯進行中不斷累積經驗,2003年矢野沙織終於有機會進錄音室錄製自己的演奏作品, 2003年9月25日,在SAVOY廠牌旗下以第二位日本藝人之姿推出出道作品『YANO SAORI』,受到各方面的注目。
2004年4月在Avatar Studio延攬了Harold mabern trio、Peter Bernstein、Eric Alexander等人製作了第二張專輯『02』,她在紐約SMOKE的即興演出也受到George Coleman極高的評價。其後,她還與秋吉敏子三重奏、Nicholas Payton等藝人共同演出,並多方參加各個爵士音樂祭的活動。矢野沙織在不斷持續紮實累積其身為爵士音樂家的經歷之外,從2004年4月起她還擔綱演奏了日本朝日電視台「報導station」節目的主題曲「open mind」,也獲得了超越爵士樂界範疇的廣大注目。
在為了紀念她的第3張專輯「SAKURA STAMP」發行而舉辦的BLUENOTE巡迴演出當中和她同台演、曾經和爵士大師Miles Davis合作而聞名的鼓手Jimmy Cobb,曾經讚嘆「矢野沙織就像是日本的Cannonball Adderley」。2005年在紐約連續舉辦兩天的現場演出,讓挑剔的紐約爵士樂迷為之瘋狂,而這次演出也發行成現場演奏專輯「PARKER’S MOOD」。第五張專輯「Groovin’ High」則有機會和兩度榮獲葛萊美獎的編曲之神Slide Hampton演奏trombone以及編曲,還邀請到包括James Moody(flute)、Jimmy Heath(tenor saxophone)、Randy Brecker(trumpet)、Ray Drummond(bass)、Gary Smulyan(baritone saxophone)、Adam Nussbaum(drums)以及今泉正明(piano)等咆勃(“Bebop”)樂風的知名樂手一同錄音。
在知名爵士音樂雜誌「Swing Journal」舉辦的「Jazzman of The Year」讀者人氣票選當中,榮獲第9名,2006年發行的專輯「Groovin’ High」,也被票選為第4名;另外,在中音薩克斯風的演奏部分,她的得票數也僅次於大師渡邊貞夫,高居亞軍。在前十名當中,她也是唯一的女性,由此可知她受到歡迎的程度。
2007年她以"爵士回歸"為主題推出精選專輯「矢野沙織BEST ~ジャズ回帰~」, 並發行第七張專輯「Little Tiny」。在這張作品當中,矢野沙織邀請到了當代電風琴第一巨匠Doctor Lonnie Smith跨刀助陣,讓她展現出打破至今既有印象,更深入發揮演奏技巧呈現出躍進式成長的吹奏表現。專輯的選曲上,除了收錄Charlie Parker的咆勃經典「She Rote」、「KC Blues」以及矢野沙織的創作「My Baby Shot Me Down」、「Pardon Lucy」等作品之外,矢野沙織更大膽挑戰改編有日本新音樂女王之稱的荒井(松任谷)由實知名作品「Velvet Easter」和透過木匠兄妹傳唱全世界的Burt Bacharach.作品「(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呈現出平易近人的一面;同時更挑戰了愛爾蘭民謠「Danny Boy」,讓這張專輯呈現出活潑、多樣的變化。
對於爵士樂的薩克斯風或是小號演奏者來說,與弦樂演奏合作錄音應該是許多樂手的夢想。在第八張專輯「GLOOMY SUNDAY~Tribute To Billie Holiday」當中,矢野沙織不但演奏了它最敬愛的爵士女伶Billie Holiday的作品,還透過日本知名歌手椎名林檎御用編曲人齋藤毅的巧手編排,展開了一場精采的薩克斯風與弦樂的對話。
2010年, 矢野沙織再度遠赴紐約,與活躍於當地的知名爵士樂手合作,錄製了「BeBop at The SAVOY」這張專輯。SAVOY是爵士音樂的知名廠牌,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之間,發表過了許多名垂青史的音樂作品;當中,深深地影響到矢野沙織音樂走向與演奏技巧的 BeBop大師Charlie Parker的作品,也是這個廠牌傳世的不朽財產。今次參與錄音的樂手包括了同樣出身自日本目前以紐約為活動中心的鼓手田井中福司、深受Grant Green、Pat Martino等大師影響的Soul Jazz吉他手Randy Johnston、紐約出身的新生代爵士風琴手Pat Bianchi以及在知名爵士樂團「One For All」擔任小號演奏的Jim Rotondi。
近幾年來,有許多年輕的女性器樂演奏家有機會錄製個人專輯,然而不管在古典、流行或者是爵士樂界、日本國內或者是在國際樂壇,矢野沙織無疑是當中年紀最輕、表現最傑出的薩克斯風演奏者。在古典樂界,有許多鋼琴以及小提琴演奏家,自小就接受英才教育,因此十多歲左右就成名並進入職業巡演的大有人在,然而,像矢野沙織這樣年輕卻又能在薩克斯風演奏上嶄露頭角的,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
收錄於現場演奏專輯「PARKER’S MOOD」的其中一首作品: George Gershwin的 "I Got Rhythm":
u-audio 網站尊訪:
http://feature.u-audio.com.tw/featuredetail.asp?featureid=90
矢野沙織的官方網站:
http://yanosaori.com/index.html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兩位我喜歡的日本女薩克斯風手(1) - 小林香織
小林香織 (Kobayashi Kaori) - 相信好多有留意日本爵士音樂嘅朋友都會認識這位美女薩克斯風手。05年出道, 至今已出過7張CD (包括4張大碟: Solar, Fine, Glow 及 Shiny; 1張精選碟: Golden Best; 1張fusion 槪念碟: Kaori’s Collection及 1張J-pop槪念碟: Luv Sax) 及1張Live DVD: Kaori Kobayashi LIVE。
根據小林香織嘅官方網站資料, 她的母親本身是鋼琴教師, 因此很早就開始把鋼琴當成玩具, 三歲那年開始正式跟隨母親學習鋼琴演奏。到國中一年級時加入學校管樂隊, 開始練習長笛演奏。高中2年級時, 聽了中音薩克斯風的演奏之後, 深受樂器音色以及演奏風格的吸引, 而開啟學習薩克斯風演奏之路。
之後的一年半時間, 小林跟隨日本知名女性薩克斯風大師原Hitomi修習古典薩克斯風。到高中3年級時, 她決定由古典演奏轉到爵士演奏。
2000年, 小林進入洗足學園音樂大學, 跟隨Bob Zung學習爵士薩克斯風演奏。04年從該大學爵士科系畢業。在大學就學期間, 小林就開始固定在東京的爵士會所當中定期演出。
2005年2月以專輯「Solar」正式躍上舞台。同年6月在東京代代木國立競技場舉辦的CROSSOVER JAPAN '05大型音樂活動當中,和村上“PONTA”秀一(鼓手)、笹路正徳(鍵盤)、野村義男(吉他)、日野賢二(貝斯)等大師級樂手們組成的爵士樂團同台演出。之後, 憑著精湛的演奏技巧, 以及先天的偶像外型, 小林屢屢獲邀參與音樂表演活動以及電視節目的演出。
我曾於08年在六本木欣賞她的表演, 演奏技巧不容置疑, 感染力很強, 雖然她很多的音樂創作似Kenny G那類R&B/Pop多於Jazz, 即興演奏像計算過似的, 但亦不減我對她的欣賞。
以下是她在韓國一個音樂節目的現場表演, 曲目是一首我很喜歡的Jazz classics, Bobby Caldwell的Heart of mine:
小林香織 個人檔案
出生日期:1981年10月20日
出生地:神奈川県 (定居東京)
星座:天秤座
血型:B型
性格:倔強、自我、不認輸。但是對於老人、小孩以及動物卻有無比的愛心。典型的容易得意忘形人士。吸引人的地方:臉頰上的痣
嗜好:運動(特別是游泳、踏步運動…等)、薰香、芳香精油。
喜歡的樂手: Candy Dulfer、David Sanborn、Maceo Parker、BASIA、Stevie Wonder、Carolr King、Marlena Shaw、Michael Brecker、Eric Alexander、DIMENSION
音樂理念:「我希望藉由演奏薩克斯風,向其他人傳達我的想法。成長至今,透過過許多人領略到許多美好的事物;如今,我希望把這些美好的體驗,從我身上傳達出去。如果能夠讓大家透過我的演奏、我的音樂進而擁抱夢想與希望的話,將會是我最樂於見到的。」
根據小林香織嘅官方網站資料, 她的母親本身是鋼琴教師, 因此很早就開始把鋼琴當成玩具, 三歲那年開始正式跟隨母親學習鋼琴演奏。到國中一年級時加入學校管樂隊, 開始練習長笛演奏。高中2年級時, 聽了中音薩克斯風的演奏之後, 深受樂器音色以及演奏風格的吸引, 而開啟學習薩克斯風演奏之路。
之後的一年半時間, 小林跟隨日本知名女性薩克斯風大師原Hitomi修習古典薩克斯風。到高中3年級時, 她決定由古典演奏轉到爵士演奏。
2000年, 小林進入洗足學園音樂大學, 跟隨Bob Zung學習爵士薩克斯風演奏。04年從該大學爵士科系畢業。在大學就學期間, 小林就開始固定在東京的爵士會所當中定期演出。
2005年2月以專輯「Solar」正式躍上舞台。同年6月在東京代代木國立競技場舉辦的CROSSOVER JAPAN '05大型音樂活動當中,和村上“PONTA”秀一(鼓手)、笹路正徳(鍵盤)、野村義男(吉他)、日野賢二(貝斯)等大師級樂手們組成的爵士樂團同台演出。之後, 憑著精湛的演奏技巧, 以及先天的偶像外型, 小林屢屢獲邀參與音樂表演活動以及電視節目的演出。
我曾於08年在六本木欣賞她的表演, 演奏技巧不容置疑, 感染力很強, 雖然她很多的音樂創作似Kenny G那類R&B/Pop多於Jazz, 即興演奏像計算過似的, 但亦不減我對她的欣賞。
以下是她在韓國一個音樂節目的現場表演, 曲目是一首我很喜歡的Jazz classics, Bobby Caldwell的Heart of mine:
小林香織 個人檔案
出生日期:1981年10月20日
出生地:神奈川県 (定居東京)
星座:天秤座
血型:B型
性格:倔強、自我、不認輸。但是對於老人、小孩以及動物卻有無比的愛心。典型的容易得意忘形人士。吸引人的地方:臉頰上的痣
嗜好:運動(特別是游泳、踏步運動…等)、薰香、芳香精油。
喜歡的樂手: Candy Dulfer、David Sanborn、Maceo Parker、BASIA、Stevie Wonder、Carolr King、Marlena Shaw、Michael Brecker、Eric Alexander、DIMENSION
音樂理念:「我希望藉由演奏薩克斯風,向其他人傳達我的想法。成長至今,透過過許多人領略到許多美好的事物;如今,我希望把這些美好的體驗,從我身上傳達出去。如果能夠讓大家透過我的演奏、我的音樂進而擁抱夢想與希望的話,將會是我最樂於見到的。」
未解決、未解決、未解決
"大浪西灣私人樂園"事件雖然在魯連城昨晚發聲明"暫時停工"後略為平息, 但我認為核心問題仍然未解決,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這事件, 各位可將問題/意見電郵至: panel_ea@legco.gov.h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浪西灣私人樂園喊停
(星島)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05:30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21/3/ja7y.html
(星島日報報道)大浪西灣一幅私人土地被揭發大興土木,觸發六萬多巿民在網上聲討。長春社昨早到現場視察,發現推土機仍在施工,至昨晚業主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 終漏夜發聲明,表示工程破壞社會和諧,決定今日起暫時停工,尋求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古物古迹辦事處證實,挖掘地點位處西灣考古遺址範圍內,但至今仍未收 到業主的發展申請。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亦批評,今次大浪西灣工程是「先斬後奏」。
本港十大勝景之一的大浪西灣被破壞,激起社會民憤,國際傳媒CNN和《時代周刊》都有報道。事件昨晚有新進展,土地業主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昨晚近八時, 經由發言人發表聲明,指有關工程連日引起各界人士不同聲音,又指報界有多方面揣測,製造很多不必要的摩擦,破壞了社會和諧,決定今日起暫停有關工程,並與 有關部門及不同團體溝通,希望可達致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
港府施壓促部門查核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李少文昨日到現場視察,見水池邊仍有兩部挖泥機施工,將沙泥搬到岸邊,未有停工迹象。現場一名工友收到電話,獲通知本周末要加班動 工。但不到一日,業主即叫停工程,據悉,事件與港府在背後施壓有關。古物古迹辦事處經過一日多時間查核,昨晚九時半終證實網友前日舉報的挖掘地方,正是西 貢西灣考古遺址的範圍內。古迹辦發言人指,稍後將派員到現場考察,探討涉及考古遺址的保育價值。
保育團體倡業主復修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魯連城雖叫停大浪西灣工程,但已挖出一個大湖,更將政府官地邊緣範圍也霸佔大興土木。他指,古迹辦通常會展開「拯救挖 掘」,將有考古價值的古物移走,安放博物館,除非如龍津橋等遺址,要原址保留,否則古迹辦亦無法阻礙其發展,即暫停工程只能拖延「一時三刻」,及後還能重 新施工興建私人樂園,起不到保護作用,認為魯連城應即重修已破壞的地方回復完整。
他重申,政府應盡快就鄉郊地方頒布發展審批地區圖,不論有否改變用途,必先經城規會諮詢通過才可,否則郊區土地只會繼續成為吸引富豪建後花園的首選。
不少市民批評政府太被動,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天出席一個網上論壇時,承諾政府在大浪西灣問題上,會在現有法規下查根問底,確保各個部門會嚴厲執法,亦會 敦促業權人遵守法例。他表示,任何土地發展或用途改變,必須事先申請,不能「先斬後奏」。政府亦會繼續跟進事件,對任何違規嚴格處理和跟進。事件現在也涉 及一些部門的執法、調查和跟進工作。
邱騰華:公帑收地須討論
對於有人提到要用公帑去收地,邱騰華認為這問題要詳細考慮,因為現時全港市區的地方佔百分之二十五,郊野公園佔百分之四十,剩餘下來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城 市及郊區中間的地方,至於用甚麼準則去訂定那些地方是值得保育,社會要有一個充分的討論,例如政府以往有用生態物種作為保育的條件,亦揀選了十二個地方。
他表示,明白大浪西灣這些地方風景美麗,值得保育,但是要將幾多這些地方納入保育地區,以及用何準則及方式,當中亦涉及私人產權,以及公帑的使用,這一點實在需要大家詳細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小弟的意見及提問:
致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
敬啟者:
本人就魯連城(下稱"魯生")於西灣所開展之工程有以下幾點意見及提問:
1. 魯生是否合法買地? 有沒有相關法列要求他在施工前先向政府申請?
2. 如魯生有申請的話, 請問那個部門負責? 當中有沒有行政失當?
3. 魯生斬了很多樹木, 有沒有連官地那些都斬了? 當中有沒有受保護的品種? 漁護署有沒有相關法列可以監察該工程?
4. 根據新聞資料, 魯生買入的村屋地(~100,000sq.ft)好像不足夠他興建 (i)golf course; (ii) swimming pool; (iii) tennis court; (iv) organic farm & (v) "小屋", 他的建築圖則是否已預計會有佔用官地的可能, 但以"先斬後奏"方法實行?
5. 他用甚麼方法將工程車"放"入工地? 當中有沒有遺反郊野公園管理條例? 請問他日後如何"搬"走?
6. 環保署除邱局長"視察"那天去過之外, 有沒有評估過這項工程對周邊環境造成甚麼影響?
7. 政府在介紹邱騰華個網頁話: "邱先生喜愛大自然,心繫保育工作。在其努力下,香港東北 部一處別具風貌的地質景群在二零零九年取得國家地質公園地位。"
http://www.gov.hk/tc/about/govdirectory/po/sen.htm
既然局長這麼喜愛大自然, 心繫保育工作....局長有沒有想過以"公眾利益"行使以下權力:
香港法例 499 章
標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24條
條文標題:終止令
(1) .........署長可在局長的同意下發出命令,規定就 一項指定工程項目工作的人須終止該項工程項目的工作,直至該 命令撤回為止
.......
(2) 署長可在局長的同意下發出命令,規定就一項指定工程項目工作的人,須為該項工程項目進行工程以補救署長所指出的環境損害。
(3) 署長在發出終止一項指定工程項目的工作的命令後,可在局長 的同意下採取直接行動以補救署長所指出的環境損害,並可 向該指定工程項目的地盤的擁有人、營運者或承建商追討該補救 工程的費用。
8. 魯生買入的這塊地, 是否在規劃大綱之內? 他有否權力隨意建屋? 如需審批的話, 地政總署會否行使否決權?
9. 假設現行法列可阻止魯生建屋, 但如果魯生放下一個豪華貨櫃在西灣私地上又是否可以?
10. 魯生公關公司曾對外界透露他願意開放"部份地方"給公衆使用, 可否請魯生具體釋述他的計畫? 本人希望他不是以侵佔官地後又用"開放"這字眼.
11. 政府可否藉今次事件堵塞現行法列漏洞? 我們不想再有類似事件在香港發生. 早前看見李兆基先生於新界起高球場(雖被城規會否決, 但已斬掉數百樹木)我已覺得很離譜, 希望政府能落實國家胡主席"以民為本", "以科學發展觀"去處理香港民生問題, 到時民心向背, 則不需力竭聲嘶呼籲"起錨, 起錨, 起錨". 邱局長, 請act now.
此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浪西灣私人樂園喊停
(星島)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05:30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21/3/ja7y.html
(星島日報報道)大浪西灣一幅私人土地被揭發大興土木,觸發六萬多巿民在網上聲討。長春社昨早到現場視察,發現推土機仍在施工,至昨晚業主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 終漏夜發聲明,表示工程破壞社會和諧,決定今日起暫時停工,尋求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古物古迹辦事處證實,挖掘地點位處西灣考古遺址範圍內,但至今仍未收 到業主的發展申請。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亦批評,今次大浪西灣工程是「先斬後奏」。
本港十大勝景之一的大浪西灣被破壞,激起社會民憤,國際傳媒CNN和《時代周刊》都有報道。事件昨晚有新進展,土地業主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昨晚近八時, 經由發言人發表聲明,指有關工程連日引起各界人士不同聲音,又指報界有多方面揣測,製造很多不必要的摩擦,破壞了社會和諧,決定今日起暫停有關工程,並與 有關部門及不同團體溝通,希望可達致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
港府施壓促部門查核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李少文昨日到現場視察,見水池邊仍有兩部挖泥機施工,將沙泥搬到岸邊,未有停工迹象。現場一名工友收到電話,獲通知本周末要加班動 工。但不到一日,業主即叫停工程,據悉,事件與港府在背後施壓有關。古物古迹辦事處經過一日多時間查核,昨晚九時半終證實網友前日舉報的挖掘地方,正是西 貢西灣考古遺址的範圍內。古迹辦發言人指,稍後將派員到現場考察,探討涉及考古遺址的保育價值。
保育團體倡業主復修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魯連城雖叫停大浪西灣工程,但已挖出一個大湖,更將政府官地邊緣範圍也霸佔大興土木。他指,古迹辦通常會展開「拯救挖 掘」,將有考古價值的古物移走,安放博物館,除非如龍津橋等遺址,要原址保留,否則古迹辦亦無法阻礙其發展,即暫停工程只能拖延「一時三刻」,及後還能重 新施工興建私人樂園,起不到保護作用,認為魯連城應即重修已破壞的地方回復完整。
他重申,政府應盡快就鄉郊地方頒布發展審批地區圖,不論有否改變用途,必先經城規會諮詢通過才可,否則郊區土地只會繼續成為吸引富豪建後花園的首選。
不少市民批評政府太被動,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天出席一個網上論壇時,承諾政府在大浪西灣問題上,會在現有法規下查根問底,確保各個部門會嚴厲執法,亦會 敦促業權人遵守法例。他表示,任何土地發展或用途改變,必須事先申請,不能「先斬後奏」。政府亦會繼續跟進事件,對任何違規嚴格處理和跟進。事件現在也涉 及一些部門的執法、調查和跟進工作。
邱騰華:公帑收地須討論
對於有人提到要用公帑去收地,邱騰華認為這問題要詳細考慮,因為現時全港市區的地方佔百分之二十五,郊野公園佔百分之四十,剩餘下來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城 市及郊區中間的地方,至於用甚麼準則去訂定那些地方是值得保育,社會要有一個充分的討論,例如政府以往有用生態物種作為保育的條件,亦揀選了十二個地方。
他表示,明白大浪西灣這些地方風景美麗,值得保育,但是要將幾多這些地方納入保育地區,以及用何準則及方式,當中亦涉及私人產權,以及公帑的使用,這一點實在需要大家詳細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小弟的意見及提問:
致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
敬啟者:
本人就魯連城(下稱"魯生")於西灣所開展之工程有以下幾點意見及提問:
1. 魯生是否合法買地? 有沒有相關法列要求他在施工前先向政府申請?
2. 如魯生有申請的話, 請問那個部門負責? 當中有沒有行政失當?
3. 魯生斬了很多樹木, 有沒有連官地那些都斬了? 當中有沒有受保護的品種? 漁護署有沒有相關法列可以監察該工程?
4. 根據新聞資料, 魯生買入的村屋地(~100,000sq.ft)好像不足夠他興建 (i)golf course; (ii) swimming pool; (iii) tennis court; (iv) organic farm & (v) "小屋", 他的建築圖則是否已預計會有佔用官地的可能, 但以"先斬後奏"方法實行?
5. 他用甚麼方法將工程車"放"入工地? 當中有沒有遺反郊野公園管理條例? 請問他日後如何"搬"走?
6. 環保署除邱局長"視察"那天去過之外, 有沒有評估過這項工程對周邊環境造成甚麼影響?
7. 政府在介紹邱騰華個網頁話: "邱先生喜愛大自然,心繫保育工作。在其努力下,香港東北 部一處別具風貌的地質景群在二零零九年取得國家地質公園地位。"
http://www.gov.hk/tc/about/govdirectory/po/sen.htm
既然局長這麼喜愛大自然, 心繫保育工作....局長有沒有想過以"公眾利益"行使以下權力:
香港法例 499 章
標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24條
條文標題:終止令
(1) .........署長可在局長的同意下發出命令,規定就 一項指定工程項目工作的人須終止該項工程項目的工作,直至該 命令撤回為止
.......
(2) 署長可在局長的同意下發出命令,規定就一項指定工程項目工作的人,須為該項工程項目進行工程以補救署長所指出的環境損害。
(3) 署長在發出終止一項指定工程項目的工作的命令後,可在局長 的同意下採取直接行動以補救署長所指出的環境損害,並可 向該指定工程項目的地盤的擁有人、營運者或承建商追討該補救 工程的費用。
8. 魯生買入的這塊地, 是否在規劃大綱之內? 他有否權力隨意建屋? 如需審批的話, 地政總署會否行使否決權?
9. 假設現行法列可阻止魯生建屋, 但如果魯生放下一個豪華貨櫃在西灣私地上又是否可以?
10. 魯生公關公司曾對外界透露他願意開放"部份地方"給公衆使用, 可否請魯生具體釋述他的計畫? 本人希望他不是以侵佔官地後又用"開放"這字眼.
11. 政府可否藉今次事件堵塞現行法列漏洞? 我們不想再有類似事件在香港發生. 早前看見李兆基先生於新界起高球場(雖被城規會否決, 但已斬掉數百樹木)我已覺得很離譜, 希望政府能落實國家胡主席"以民為本", "以科學發展觀"去處理香港民生問題, 到時民心向背, 則不需力竭聲嘶呼籲"起錨, 起錨, 起錨". 邱局長, 請act now.
此致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Save Tai Long Sai Wan - ACT NOW!!!
A very nice poster made by the member of Facebook "強烈譴責魯連城破壞大浪西灣自然景觀生態, 要求立即停止有關建築工程!" group.
This is gonna be a long-term battle. Save Tai Long Sai Wan - ACT NOW!!!
This is gonna be a long-term battle. Save Tai Long Sai Wan - ACT NOW!!!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厚養薄葬
"老人在世時,應當充分盡孝道,而老人去世後,應當盡量簡樸地進行安葬。我們要在自己的親人活著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懷,盡到贍養的責任與義務,不要等到親人死後才想到要補償。"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母親離世一年多了, 但我仍未能悉懷, 傷心過後我亦沒有什麼能再做, 只有希望媽媽在另一個世界能愉快地生活, 到我離世後能與她再相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厚養薄葬
一連處理了家裡兩件喪事,先是我最疼的小狗羊羊,後是最疼我的嫲嫲,人不免籠罩在一陣失落感之中。
羊羊採用簡單的火化。而嫲嫲與爺爺生前信奉伊斯蘭教,爺爺年輕做生意時,為教會捐獻不少,所以死後能與嫲嫲土葬在回教墳場,免卻現在香港骨灰龕嚴重長期供不應求、要孝子賢孫一邊淚流滿面一邊四處張羅,甚至死無安身之所的尷尬。有朋友哭訴說:「母親辭世兩年了,仍未找到骨灰龕,骨灰暫存殯儀館內,每年清明時節,就只拿一包粉出來拜祭。」聞者傷心。
逝者如斯,塵埃落定。幸而伊斯蘭教主張速葬、土葬,無論生前貧或富,死後均不用棺木,只以白布包遺屍體,直接放入土中,孑然一身回歸大自然的原本,也像潔白的天使回歸天國。喪禮不浪費、不鋪張、不嚎啕大哭、不披麻帶孝,也禁止一切迷信活動,如燒衣紙、放鞭炮、點蠟燭等等。
在簡單而寧靜的喪禮上,主持人一句話「厚養薄葬」縈繞耳邊,意思是,老人在世時,應當充分盡孝道,而老人去世後,應當盡量簡樸地進行安葬。我們要在自己的親人活著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懷,盡到贍養的責任與義務,不要等到親人死後才想到要補償。
輕死,重生;厚養,薄葬。那天,蒼穹中空蕩蕩地高掛著一朵如畫筆繪出的雲彩,我知道,不管天涯各處,我們仍在一起。
浸會大學傳理學系文學碩士,資深傳媒人。電郵:elainetang1115@yahoo.com.hk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母親離世一年多了, 但我仍未能悉懷, 傷心過後我亦沒有什麼能再做, 只有希望媽媽在另一個世界能愉快地生活, 到我離世後能與她再相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厚養薄葬
一連處理了家裡兩件喪事,先是我最疼的小狗羊羊,後是最疼我的嫲嫲,人不免籠罩在一陣失落感之中。
羊羊採用簡單的火化。而嫲嫲與爺爺生前信奉伊斯蘭教,爺爺年輕做生意時,為教會捐獻不少,所以死後能與嫲嫲土葬在回教墳場,免卻現在香港骨灰龕嚴重長期供不應求、要孝子賢孫一邊淚流滿面一邊四處張羅,甚至死無安身之所的尷尬。有朋友哭訴說:「母親辭世兩年了,仍未找到骨灰龕,骨灰暫存殯儀館內,每年清明時節,就只拿一包粉出來拜祭。」聞者傷心。
逝者如斯,塵埃落定。幸而伊斯蘭教主張速葬、土葬,無論生前貧或富,死後均不用棺木,只以白布包遺屍體,直接放入土中,孑然一身回歸大自然的原本,也像潔白的天使回歸天國。喪禮不浪費、不鋪張、不嚎啕大哭、不披麻帶孝,也禁止一切迷信活動,如燒衣紙、放鞭炮、點蠟燭等等。
在簡單而寧靜的喪禮上,主持人一句話「厚養薄葬」縈繞耳邊,意思是,老人在世時,應當充分盡孝道,而老人去世後,應當盡量簡樸地進行安葬。我們要在自己的親人活著時給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懷,盡到贍養的責任與義務,不要等到親人死後才想到要補償。
輕死,重生;厚養,薄葬。那天,蒼穹中空蕩蕩地高掛著一朵如畫筆繪出的雲彩,我知道,不管天涯各處,我們仍在一起。
浸會大學傳理學系文學碩士,資深傳媒人。電郵:elainetang1115@yahoo.com.hk
政府官員總係後知後覺
係政府介紹邱騰華個網頁話: "邱先生喜愛大自然,心繫保育工作。在其努力下,香港東北部一處別具風貌的地質景群在二零零九年取得國家地質公園地位。"
http://www.enb.gov.hk/tc/about_us/organisation/organisation_sen.html
喜愛大自然, 心繫保育工作....真諷剌!
"魯連城昨日透過發言人重申,土地仍然是計劃發展有機耕種,並設置供種植用之水池,工程現正處於動工階段,強調不會作物業發展及私人用途。不過,對於計劃是否包括興建人工湖及網球場等私人休閒設施,發言人未有作出回應。"
魯生, 你當香港人係儍仔乎? 砍百棵樹去發展有機耕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萬網民聲討魯連城 邱騰華補鑊 大浪灣私人樂園工程急煞車
記者:蔡建豪 白琳 林社炳
【本報訊】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計劃於西貢大浪西灣一幅土地興建私人樂園,引發熱愛郊野人士強烈不滿,短短數日已有逾三萬名網民加入 facebook群組,力撐保留這片本港自然勝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晨也匆匆到現場視察「補鑊」。不過,承辦魯連城樂園工程的負責人表示,已接到通知停 止興建原來的人工湖及網球場等設施,「香港後花園」暫時倖免於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20&sec_id=4104&art_id=14257455
近日被狠批保護本港自然美景不力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晨聯同多個政府部門代表親身到大浪西灣地盤視察。政府昨晚發表聲明,指非常重視這宗個案,根據地契規 定,該幅私人農地上不能建屋,重建也必須得到西貢地政處批准,目前未收到任何有關在農地上建屋或在屋地上進行重建的申請,相關部門會密切關注情況。西貢地 政處已向土地擁有人發信,提醒上述數點。
西灣村村長黎恩昨日對本報稱,魯連城去年 3月透過鹹田灣村民介紹,洽購西灣上村農地及下村部份屋地。收購價由最初每呎 70元加至 75元,六至七間屋地每間約 60萬元。買家曾坐遊艇及直升機親身視察,擬在該處建小型高爾夫球場及泳池。傳聞最終以 1,600萬元成交的農地,一邊緊靠連接海灣的山澗,前方則是水清沙幼的大浪西灣,置身其中恍如將這片郊野勝景擁抱入懷。
http://www.enb.gov.hk/tc/about_us/organisation/organisation_sen.html
喜愛大自然, 心繫保育工作....真諷剌!
"魯連城昨日透過發言人重申,土地仍然是計劃發展有機耕種,並設置供種植用之水池,工程現正處於動工階段,強調不會作物業發展及私人用途。不過,對於計劃是否包括興建人工湖及網球場等私人休閒設施,發言人未有作出回應。"
魯生, 你當香港人係儍仔乎? 砍百棵樹去發展有機耕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萬網民聲討魯連城 邱騰華補鑊 大浪灣私人樂園工程急煞車
記者:蔡建豪 白琳 林社炳
【本報訊】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計劃於西貢大浪西灣一幅土地興建私人樂園,引發熱愛郊野人士強烈不滿,短短數日已有逾三萬名網民加入 facebook群組,力撐保留這片本港自然勝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晨也匆匆到現場視察「補鑊」。不過,承辦魯連城樂園工程的負責人表示,已接到通知停 止興建原來的人工湖及網球場等設施,「香港後花園」暫時倖免於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20&sec_id=4104&art_id=14257455
魯強調不會作物業發展
魯連城昨日透過發言人重申,土地仍然是計劃發展有機耕種,並設置供種植用之水池,工程現正處於動工階段,強調不會作物業發展及私人用途。不過,對於計劃是否包括興建人工湖及網球場等私人休閒設施,發言人未有作出回應。
近日被狠批保護本港自然美景不力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晨聯同多個政府部門代表親身到大浪西灣地盤視察。政府昨晚發表聲明,指非常重視這宗個案,根據地契規 定,該幅私人農地上不能建屋,重建也必須得到西貢地政處批准,目前未收到任何有關在農地上建屋或在屋地上進行重建的申請,相關部門會密切關注情況。西貢地 政處已向土地擁有人發信,提醒上述數點。
西灣村村長黎恩昨日對本報稱,魯連城去年 3月透過鹹田灣村民介紹,洽購西灣上村農地及下村部份屋地。收購價由最初每呎 70元加至 75元,六至七間屋地每間約 60萬元。買家曾坐遊艇及直升機親身視察,擬在該處建小型高爾夫球場及泳池。傳聞最終以 1,600萬元成交的農地,一邊緊靠連接海灣的山澗,前方則是水清沙幼的大浪西灣,置身其中恍如將這片郊野勝景擁抱入懷。
從地產商發展郊區用地至可持續發展考慮
近日看到有關魯連城以千六萬買入大浪西灣地皮並破壞該處自然景觀生態嘅報道, 深感無奈及憤怒。同時亦看到港台鏗鏘集有關"消逝中的鄉村''嘅報道, 令我反思甚麼是"可持續發展"。究竟香港政府成日掛在口中嘅"可持續發展"是否代表原居民嘅"不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嘅原意是什麼? 今日我地只著眼經濟發展, 但有否想過保留那些自然環境給下一代?
大浪西灣十萬呎豪宅直擊——小型高爾夫球場、直升機坪、游泳池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7734
In Hong Kong, One Paradise Lost
Posted by Krista Mahr Friday, July 16, 2010 at 6:24 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Gripes:
You might not think of Hong Kong as a trove of natural serenity, but actually, the seven million people living here are squished into a remarkably small area. We all live piled on top of each other and jockey for space on impossibly narrow sidewalks while about 75% of the land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undeveloped, lush countryside, full of creatures like wild cows, (dog-eating) pythons and aggressive monkeys that I advise you not look in the eye.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humans are really losing the battle in this little semi-autonomous chunk of China.
Personally, I like it that way. So it was with a heavy heart that I picked up today'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s big English daily) to read a front page story on the desecration of one of the finest untouched corners of the city. Tai Long Wan beach, whose Cantonese name translates roughly as "big wave bay," is a sweeping crescent of white sand lapped by clear blue waters. It takes some serious effort (and, in summer, an unspeakable amount of sweat) to get out there by subway, bus, taxi and foot, and that is what, until now, has kept it so good. That, and the fact that it's part of Sai Kung East Country Park, an area set aside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Or so we thought. Through a zoning loophole, the SCMP reported today that a large private residence is now under construction directly behind Tai Long Wan. Local businessman Simon Lo Lin-shing, chairman of Mongolia Energy Corporation and Vision Values Holdings, has acquired several plots of an abandoned village for a total of about $2 milion in a small area that falls outside the park zoning laws, and therefore is not subject to planning regulations or EIAs.
The bulldozers he has hired to start building there have already started clearing land. An unnamed spokeswoman for Vision Values Holdings told the paper that there were no plans for any "large-scale works," and that because the owner was "very green" himself, the land would be developed in a low-profile way.
Sigh. There's nothing illegal necessarily going on here, but it's always depressing when loopholes like these can be found at the right price. It sounds like the property buyer worked fairly hard to piece together this land from its original owners, and it's hard to imagine that at some point along the way, his efforts didn't come to the attention of somebody in public office who could have raised a red flag. It's particularly bleak news when a totally separate scandal involving the wheelings-and-dealings of the local property market has been unfolding.
Anyway, this is not the first project in Hong Kong to crop up in areas that should be under stricter development laws, and it won't be the last. But let's hope it is the last unspoiled public beach that somebody with enough cash gets to put in their own backyard.
The monkeys, for their part, are not going to be amused.
Read more: http://ecocentric.blogs.time.com/2010/07/16/in-hong-kong-one-paradise-lost/#ixzz0u2yNisW8
2010-07-18 鏗鏘集 - 消逝中的鄉村 (編導: 鄺翠娟)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layer_popup.php?pid=858&eid=112336&d=2010-07-18&player=media&type=archive&channel=tv
二零零三年,政府完成新界東北區嘅規劃、工程研究,選擇了在古洞北、粉嶺北同坪輋這三個新發展區,準備興建新巿鎮。
當政府決定發展新界東北區,地產商加促收購土地,當中最受影響的是非原居民村落,馬屎埔村的村民,擔心生活空間將被連根拔起。
除了單一的新巿鎮發展模式,香港是否還有其他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出路?
大浪西灣十萬呎豪宅直擊——小型高爾夫球場、直升機坪、游泳池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7734
In Hong Kong, One Paradise Lost
Posted by Krista Mahr Friday, July 16, 2010 at 6:24 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Gripes:
You might not think of Hong Kong as a trove of natural serenity, but actually, the seven million people living here are squished into a remarkably small area. We all live piled on top of each other and jockey for space on impossibly narrow sidewalks while about 75% of the land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undeveloped, lush countryside, full of creatures like wild cows, (dog-eating) pythons and aggressive monkeys that I advise you not look in the eye.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humans are really losing the battle in this little semi-autonomous chunk of China.
Personally, I like it that way. So it was with a heavy heart that I picked up today'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s big English daily) to read a front page story on the desecration of one of the finest untouched corners of the city. Tai Long Wan beach, whose Cantonese name translates roughly as "big wave bay," is a sweeping crescent of white sand lapped by clear blue waters. It takes some serious effort (and, in summer, an unspeakable amount of sweat) to get out there by subway, bus, taxi and foot, and that is what, until now, has kept it so good. That, and the fact that it's part of Sai Kung East Country Park, an area set aside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Or so we thought. Through a zoning loophole, the SCMP reported today that a large private residence is now under construction directly behind Tai Long Wan. Local businessman Simon Lo Lin-shing, chairman of Mongolia Energy Corporation and Vision Values Holdings, has acquired several plots of an abandoned village for a total of about $2 milion in a small area that falls outside the park zoning laws, and therefore is not subject to planning regulations or EIAs.
The bulldozers he has hired to start building there have already started clearing land. An unnamed spokeswoman for Vision Values Holdings told the paper that there were no plans for any "large-scale works," and that because the owner was "very green" himself, the land would be developed in a low-profile way.
Sigh. There's nothing illegal necessarily going on here, but it's always depressing when loopholes like these can be found at the right price. It sounds like the property buyer worked fairly hard to piece together this land from its original owners, and it's hard to imagine that at some point along the way, his efforts didn't come to the attention of somebody in public office who could have raised a red flag. It's particularly bleak news when a totally separate scandal involving the wheelings-and-dealings of the local property market has been unfolding.
Anyway, this is not the first project in Hong Kong to crop up in areas that should be under stricter development laws, and it won't be the last. But let's hope it is the last unspoiled public beach that somebody with enough cash gets to put in their own backyard.
The monkeys, for their part, are not going to be amused.
Read more: http://ecocentric.blogs.time.com/2010/07/16/in-hong-kong-one-paradise-lost/#ixzz0u2yNisW8
2010-07-18 鏗鏘集 - 消逝中的鄉村 (編導: 鄺翠娟)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layer_popup.php?pid=858&eid=112336&d=2010-07-18&player=media&type=archive&channel=tv
二零零三年,政府完成新界東北區嘅規劃、工程研究,選擇了在古洞北、粉嶺北同坪輋這三個新發展區,準備興建新巿鎮。
當政府決定發展新界東北區,地產商加促收購土地,當中最受影響的是非原居民村落,馬屎埔村的村民,擔心生活空間將被連根拔起。
除了單一的新巿鎮發展模式,香港是否還有其他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出路?
訂閱:
文章 (Atom)